当前位置:主页 > 财经 >

严丽珍友谊商店:起落见证时代变迁(记者观测)

时间:2018-06-19 09:40 点击:

 

北京友谊商店外景

 
 

北京友谊商店三层内景

 

北京,6月的开国门外大街华盖云集。这条寸土寸金的马路北侧,一座5层高的楼房显得有些破旧与宁静。走进楼里,整个卖场顾主稀少。而在许多北京市民影象中,这里曾经挤满了好奇张望的人群。

这座楼房的名字叫北京友谊商店,曾是中国最早的涉外商店之一。它记录了一个时代变迁,反应了中国社会的变革。在已往半个多世纪中,它曾经红极一时;跟着改良开放深化和物质极大富厚,它接管了市场经济海潮的洗礼。如今,面临百姓消费进级的重大机会和电商的强力攻击,友谊商店开始了从处事外宾随处事公共的转型。

物资紧缺时代符号

上世纪打算经济时代,中国市场上物资缺乏、品种单一,人们购置各类对象都要凭票。当时候的国营百货店不只为人们提供日用糊口所需的必须品,还负担着不变物价、担保供应等职能。

和普通百货店纷歧样,上世纪60年月创立的北京友谊商店增加了一项职能——处事外宾。这项职能让友谊商店变得十分非凡。说它“非凡”,首先是因为商店最初只对外宾开放;其次,它卖的对象是市面上见不到的,许多商品在其时属于“特供”。上海梅林的罐头、天津起士林的西点、苏州的双面绣、杭州的织锦、北京雪莲的羊绒衫、国人热望的自行车、手表……而入口家电和威士忌、万宝路等,更是这里的专卖。其时友谊商店有这样一个标语:“市面上有的商品,我们这里要最好;市面上缺的商品,我们必需有;外国时兴的,我们也得有!”

改良开放后,来华公干、留学、旅游、经商的外国人和华侨越来越多,为增强外汇打点,同时利便外籍人士能继承购置到紧缺商品,中国银行开始刊行外汇兑换券,外籍人士入境后将所持外币兑换成外汇券,专门用于在各都市涉外场合消费,友谊商店成了他们的主要去处。

“一般老黎民真正逛‘友谊’、用外汇券消费,是在上世纪80年月中期。”1978年头进入北京友谊商店事情的老员工陈奇(假名)汇报记者,一些老黎民从外洋亲友哪里获得一些外汇券,或通过将外汇卖给国度得到必然数额的外汇券,开始可以或许进入涉外商店购物。友谊商店在上世纪90年月初还推出“夜市券”(晚上7时至9时对国人凭券开放)、请柬(新年展销时可凭单元先容信或事情证限时领取)等,逐渐向老黎民敞开大门。

北京市民王显着(假名)密斯正是在这种配景下走进友谊商店的。她这样回想第一次攥着外汇券逛友谊商店的情景:“进去今后处处看,零食、自行车、地毯……都是没见过的对象,很稀奇。”最终,她买了一包天府花生、一个切番茄用的入口东西、几个面包。“这些对象在其时很紧俏,天天基金1234567,也很贵。好比切番茄的东西,我花了1.5元,其时肉才几毛钱一斤。”如今,她家里仍珍藏着这个物件儿。在她看来,这是物资紧缺时代影象的重要符号。

陈奇说,在友谊商店的汗青中,不少外国政要都将这里作为会见中国的“保存曲目”。而要成为友谊商店的处事员,要求也很高,不只要会说外语,英大泰和财产,还要遵守严格的规律。因此,友谊商店在国人心目中职位很高。“其时人们对友谊商店是一种仰视立场,都但愿到店里去转转看看。”王显着说,友谊商店其时是和“舶来”“高级”等词划等号的。

作为国度政治宣传和争取外汇的重要气力,友谊商店在物资紧缺时期很好地完成了自身任务,同时还成长成为一个时代、一种精力的代名词,承载了人们对优美糊口的憧憬与等候。

市场竞争绝地求生

某种意义上说,友谊商店的光辉是成立在把持优势之上的“人无我有”。跟着中国对外开放扩大,市场上物资增多,人们消费选择日益增多,友谊商店不再是不行替代的“独一”。

从上世纪90年月开始,整其中国百货市场开始呈现布局性变革。从1996年开始,超市、便利店、专业店等各类新业态连续呈现,中国零售业态逐渐形成以连锁超市为主、多业态并存的名堂。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马军博士认为,改良开放初期,中国住民收入增长,直接敦促了中国百货业的繁荣,但也导致百货店盲目扩张,呈现了“千店一面”、“体力透支”排场,百货业进入低潮期。到了新世纪,中国于2001年正式插手世界商业组织,慢慢消除壁垒、扩大贸易规模的对外开放。2003年起,家乐福、沃尔玛、乐天、百盛等国际零售巨头纷纷进入中国。中国零售业迎来了与外资零售团体“短兵相接”的时代。

身处局面之中,基金净值360007,友谊商店也无法置身事外,销售额和利润呈现了比年滑坡。

小狗羊网提供热门时评,影视评论,头条新闻,娱乐新闻,财经新闻,科技新闻,国内外资讯,体育军事新闻的网站

copyright 2013-2023 ALL resever www.xiaogouyang.com